标题:干货!构建稳定性高、弹性强的 RPA 机器人看这(上)
目前,各大金融财会领域的企业或行业部门都纷纷上线 RPA 机器人,以达到降本增效的成果。RPA 作为数字化的智能抓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 7×24 无间断工作,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枯燥、标准化的工作。而充分发挥 RPA 的优势,从 RPA 部署到 RPA 运行各环节的稳定性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则成为关键。
如何增强 RPA 的稳定性,在出现异常的状况之下仍可继续运行,不出现崩溃和退出等现象,且不影响后续项目的执行便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从RPA 异常的三大场景以及如何从 RPA 的设计方法、管理手段、变更维护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构建稳定性高、弹性强的 RPA 机器人。
RPA 脆弱性来源的三大异常:
01
环境异常
在 RPA 开发工程中,程序开发、单元测试与系统集成测试通常是在测试环境进行,但在进行用户验收测试或 RPA 投产上线后可能会遇到非应用或业务异常的情况。这是由于生产环境和开发测试环境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性所导致的,而这些差异又非常细小,比如操作系统或浏览器的版本不同、系统的某些相关设置不一致、某时段补丁插件自动推送安装导致的弹窗等,这些差异极易被忽略,但又对 RPA 的正常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
02
应用异常
RPA 在上线投产前已经过多次测试,包括单元测试、系统集成测试与用户验收测试等多项测试。但RPA 在日常运行中可能会出现某应用程序中断或因网络等原因卡顿、网站的某个页面打不开或应用出现异常报错等特殊情况,若设计 RPA 时未考虑此类情况的发生,此时 RPA 要么报错,无法继续执行或者重复错误的运行,导致后续任务执行失败。在开发 RPA 之初,开发人员很难预测此类异常情况。
此外,上线投产的 RPA 流程也可能会因为操作系统、浏览器、应用的自动升级,界面模块升级前后不一致而出现运行异常的情况。
03
业务异常
RPA 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数据异常或超出业务规则的情况。尽管测试阶段测试人员已经尽可能模拟了各种业务情况,但测试样本数据和真实业务数据之间的差异性仍旧是不能避免的。在未引入 RPA 之前,此类异常情况的解决通常需要业务人员采用特别的手段进行处理。因此,RPA 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时采用人机交互 (将错误的数据交给员工处理,机器人只处理正常的数据) 的方式来解决。
最后,三类异常如果在 RPA 投产上线后很长时间才爆发,还可能会引发业务运行黑盒化的问题。即 RPA 导入应用以后,某些业务的流程就被封装到了 RPA 里。企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却发现很多原始细节上的处理方法除了最初部署的业务人员,就只有 RPA 机器人知道,当前业务人员无法处理,而原本业务人员可能会因生疏而无法确知细节,或工作调度早已不在岗,以及交接说明不够细致等,难以解决黑盒化问题,严重影响着后续进程。
可见,设计完整能够常久稳定运行的 RPA 流程不仅仅对软件产品本身有着极高的技术性要求,对于部署经验、预案能力、风险防控意识一样有着更高的标准,牵涉到诸多的变量。任何一环出现问题,作为执行标准流程作业的 RPA 都可能出现罢工。针对上述状况该如何做到从源头上规避呢?
我们给出从设计方法、管理手段、变更维护三方面的建议,关于三方面详细的内容我们将在下篇中介绍,请密切关注艺赛旗。
确实干货,“环境异常”、“应用异常”和“业务异常”,确实会在交付时出现,有时也会突破容错,导致中断。所以,官方能给出几个维度的建议或者参考做法的话,那一定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