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RPA 的几个误区,你了解吗?
目前,随着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RPA 技术给各行业带来的众多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国内作为一个较新兴的事物,尽管 RPA 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在各行业中逐渐得到应用,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它的概念与原理、部署与应用依旧存在着误解。
误区 1:RPA 机器人将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
首先,即使有许多重复的、固定的、无需人为判断的业务流程以前由人工来操作执行,如今都可通过 RPA 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但“RPA 机器人将取代人类”也只能是个标题党。因为无论从 RPA 的产生初衷,还是从其之后的部署来看,RPA从来不是为了取代谁的工作而出现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RPA 的实施肯定会增强某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但其也仅仅是在扮演“人的帮手”这一角色,而这些技术并非完全独立于人类,也无法拥有人类更高层次的能力(比如思维、情感等)。
RPA 的应用,可以让员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并将员工从那些重复、繁琐、附加值低的工作中释放出来,使其能够专注于更高级别的活动,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并促进与客户更深入的互动。在部署 RPA 时,通常会重新定义员工角色,并重新进行人才分配,重心将会转移到前台办公室中面向客户的任务,而繁琐的后台任务则不再需要人去操心。
误区 2:RPA 机器人的准确率为 100%
是的,RPA 机器人确实拥有 100%准确率,但这并不是说它就永远不会犯错。首先,我们要搞清楚 RPA 到底是什么?RPA 是人工智能吗?很显然,RPA 只是个软件机器人,它没有“常识”。所以,如果当人类在组织机器人管理的过程中,向 RPA 机器人发出了一个有着缺陷的指令,它们仍然会遵循这些命令,并将错误复制数百或数千次,直到有人发现它为止。
RPA 机器人通常以一种连续的方式运行,因此它们可以复制工作流程中本身就存在的错误,除非有人在自动化流程的早期就检测到问题。为所以了避免这些问题,在自动化部署之前,就一定要确保流程优化和无差错,并在自动化的初始阶段监控 RPA 机器人,这条也可以用来解释之前说的第一个误区。
误区 3:RPA 在我这个行业中不起作用
大多数人存在一种误解,认为 RPA 仅在某些特定行业(如金融)才能发挥作用。事实上则是在各行业都存在后台任务,而只要有后台任务,就有 RPA 施展的空间。
要知道 RPA 可应用的行业范围远远超出预期,其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行业中的重复、大批量并基于规则的业务活动。例如,管理零售中的订单处理、保险业中的索赔处理、银行的欺诈检测、制造业中的客户通信、政府部门,甚至医疗行业中的患者安排等等,都存在着 RPA 的“身影”。
误区 4:RPA 不值得投入成本
很多企业一直在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所以在过去常常转向外包来执行很多业务流程。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向 RPA,以便在内部实现自动化后台办公。
不管怎样,RPA 的部署与实施确实需要初始的实施成本(软件、硬件、实施费等),但这点钱的花费与业务外包或业务流程管理软件(BPMS)、企业资源规划(ERP)实施所耗费的成本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另外,RPA 可以快速降低内部成本并显着提高投资回报率(ROI)。
最后
要想真的了解 RPA 是如何提高企业整体生产力,甚至是预见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需要揭穿这些有关 RPA 的常见误区,还原 RPA 的真相。人们对 RPA 的种种误解就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一开始肯定不能让所有人都能接受认可的。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些误区背后的真相,对于很多企业或组织来选择并实施 RPA 都将大有裨益。今后定将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企业因为运用了 RPA 技术而带来全新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因 RPA 技术的应用将成为众多企业在其行业内始终保持有力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