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员工 RPA 助力工银亚洲高效运行

  艺赛旗和工银亚洲合作的 RPA 项目自启动实施以来顺利运行、成效显着,近期,工银亚洲运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道春接受了来自《金融电子化》杂志的专访,专访中系统地介绍了该行在怎样的契机下引入 RPA 机器人、项目实施后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 RPA 的推广前景如何等。
数字员工 RPA 助力工银亚洲高效运行

  王道春:RPA的自动化部署优势使其成为覆盖一些大型项目中某些操作节点的良好工具,有助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甚至提升全行战略决策的执行进度。在纷繁复杂的项目中,RPA 就像一道灵光,闪现之处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持续驱动产业变迁、加速行业升级,特别是在金融业,智慧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果斐然。最近两年,一种自动化软件工具逐渐引发各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以轻量高效、快速便捷为显着特点,RPA 正在帮助用户实现“轻运营”目标。

  在工银亚洲运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道春看来,RPA 就是司职于商业银行各个部门的“数字员工”,专职自动化运行数量大、标准化、流程化、高频重复的基础性操作,在提升全行风险管控水平的同时,将部门的实际人力从低值工作中解放出来,促使员工成为这些工作的组织者或管理者而不再是执行者。

  数字化大势驱动流程自动化探索

  “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经营战略的融合方法和融合场景并非一成不变,但融合趋势是确定的。工银亚洲长期坚持不断探索以新兴技术服务战略决策的最佳切入点,以保证技术支持创新、驱动创新、引领创新的持续良性循环。”王道春表示,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不仅仅是某一机构科技建设思路的转变,更深层次的是银行业整体经营思路的转型。

  正是基于这种战略思维,工银亚洲一直致力于流程自动化在促进高效运营方面的探索。

  早在 2012 年 4 月,工商银行自主研发的境外核心业务系统(FOVA)在工银亚洲投产,实现了工商银行各境外机构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同样是达成自动化目标,RPA 为 FOVA 做出了哪些有益补充?作为 FOVA 工程的全程亲历者,王道春介绍,FOVA 系统是覆盖银行基础操作模块的大型综合工作平台,革命性地提升了工银亚洲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能力。RPA 是通过操作逻辑、处理能力的赋能,针对某些特定业务场景的关键节点进行流程优化,达成自动化输出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了 FOVA 的效率。

  作为 AI 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RPA 更易落地,最近几年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推进较快。其特点是将有规律、有固定逻辑的人工指令转化为自动化、预处理的方式。王道春举例,RPA 的自动化部署优势使其成为覆盖一些大型项目中某些操作节点的良好工具,从而成为大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甚至提升全行战略决策的执行进度。王道春形容:“在纷繁复杂的项目中,RPA 就像一道灵光,闪现之处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需求驱动 RPA 落地

  近几年,工银亚洲经营发展迅速,整体客户规模、业务总量快速增长。为了保证能够持续做好各项客户服务和管理工作,工银亚洲专注于银行系统建设、流程优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随着市场对流程优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我们仍需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需要配备一些单独的系统以提升工作效率。”王道春介绍,比如人工处理一些高频、大量、处理规则明确、相对简单的重复性纯操作工作,包括处理大量报表数据的上传下载及合并汇总、标准化账单数据的统计、费用计算和账单制作、日常交易明细和核算账项核对等,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时间。

  以跨境汇款为例,付款行账户发起资金汇出、收款行账户收到资金,从客户角度看这笔业务就完成了。但对于银行,还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对账、人工复核等等,以保证业务管理的完整性,同时需要抽取数据、生成报表,为提升汇款客户体验、改善汇款流程提供支持。这就需要大量、高频、重复的数据录入、报表处理、统计分析工作。

  以往这些工作大多由人工完成,指令提交耗时耗力、人工干预潜存操作风险。“随着数据量的不断攀升,人力资源愈发紧张,按照传统思路,想解决此问题,只有不断地加人、加班。”王道春坦言,这显然不符合金融科技时代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运营趋势。完善成熟的系统方案虽然能够解决问题,但周期相对较长、迭代较慢,无法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需求。

  此时,以“开发快、落地快”为显着特征的 RPA 适逢其时地打破了这种运营瓶颈。在王道春看来,RPA 较好地契合了工银亚洲“快速落地、有效提升执行准确性和执行效率、降低操作风险”的需求,同时有助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失误。

  设想一个传统场景:银行要汇总和分析柜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的交易和行为数据。按传统方式,需要历经按需求下载数据、依逻辑处理数据、凭指令输出报表等流程,现在只需导入标准化的逻辑和流程,RPA 即可高效胜任这些工作。

  RPA 一期成效显着

  基于现实需求,工银亚洲与艺赛旗公司合作,于 2018 年第四季度启动 RPA 项目,并优先选择了运营、科技、管信和总务四个部门的一些手工操作场景作为试点。项目正式开发工作在 2019 年 1 月启动,自 4 月开始,陆续有场景投入试运行,7 月完成全部开发工作,8 月初完成第一阶段 22 个场景需求的投产部署。

  工银亚洲应用 RPA 后,充分感受到了自动化软件的灵活和快捷,快速开发上线、快速部署见效。王道春介绍,RPA 一期帮助工银亚洲解决了以下几个难题:

  一是业务处理效率有效提升。在工银亚洲一期试点的 22 个场景中,开发前人工操作年耗时 458 人天,开发后 RPA 程序耗时仅 167 人天,效率提升了 2/3。例如:在股票交易对账场景中,以往需要经历人工执行数据下载、结单数据的整理与制表、人工核对并最终通报对账结果等工序。RPA 投产后实现了自动化,约 5 分钟即完成了原本需要 1 小时人工操作的工作。再如工银亚洲的一项“租金入账”工作,以往需要依靠人工做文件对比、完成数据摘取和迁移等,耗费大约 8 小时,RPA 投产后,仅用 5 分钟即可生成文件。

  二是实现了敏捷开发、快速投产应用。22 个试点场景自 2019 年 1 月底开始启动需求讨论,到完成开发、测试、试运行并在 8 月初投产,开发周期约 6 个月,平均每个月都能完成 3-4 个场景的开发。

  三是风险管控水平有效提升。RPA 投产后,22 个场景中 70% 的操作工序都实现了全自动处理,需要人手操作的内容已经大幅减少。这对于工银亚洲防范操作风险、保证数据安全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目前,RPA 在业务前端的应用门槛越来越低,业务人员可凭借一些辅助性工具,学习并掌握应用技巧,按需组合和配置功能。“业务和技术的良性互动在工银亚洲的 RPA 项目中已有初步体现。”王道春告诉记者:当业务人员发现 RPA 确实能够帮助他们更高效、更准确地完成日常工作,则会更为积极地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主动提供一些新的流程优化思路。这就体现出了员工的更高价值,提升了工作积极性,进而慢慢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RPA 扩大推广助力应用水平再提升

  作为工银集团的一份子,工银亚洲在科技应用推广层面长期保持乐观积极的探索态度,不断尝试新技术应用为产品赋能、为战略服务。王道春告诉记者,作为推动创新的工具,RPA 应用的最终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优质、体验更好的金融服务。

  RPA 一期投产的 22 个场景主要针对后台运营和数据处理部门。9 月初,工银亚洲正式启动了 RPA 二期工作。王道春表示:“我们希望把 RPA 推广到全行更多业务线,并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逐步落地。”

  未来,工银亚洲将在三方面挖掘业务机遇,包括多元化及低成本的跨境融资服务,全方位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跨境资产管理业务。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很多非运营部门如市场、人力、财会等,都有机会把这一工具应用到不同业务条线的需求场景中。“相信在二期竣工时,我们对 RPA 的整体应用水平会进一步提升。”结合一期应用的显着成效,王道春对 RPA 的推广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