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将越来越多的用于“C 端”普通用户

  一、科技及软件企业的部分现状

  1、决定市场的不止于技术

  传统软件行业,大多是买方市场,当市场开拓时,市场消息的灵通性,人脉基础,响应快捷性与否等等,都决定是否能够拿到订单, 是否能扩大市场规模。

  很多企业的建立都是率先以人脉为基础资源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一方面要抓人脉,另一方面也要抓产品。

  2、很多甲方企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

  有时,甲方企业完全可以自主研发项目,留给乙方的项目,相对来说更复杂。这无疑增加了乙方企业的负担。“你不做,有别人做”的顾虑,让产品价格难以提升。这让乙方企业如履薄冰,众多乙方企业只能“迎难而上”。这类项目不仅是开发成本,更多是维护成本。
RPA 将越来越多的用于“C 端”普通用户

  “甲方爸爸”的一个新的需求,一个小的组件改动,都是需要大量的资源去匹配。虽然可能甲方企业为此会支付一部分费用,但功能开发成本也会大量增加。并且很多资源投入到项目中,产品研发创新资源就相对不足。

  3、项目定制化的“难”

  很多甲方企业在软件采购的时候,经常项目需求不可控。“甲方爸爸”即是客户,更是“金主”,项目往往都是定制化的。工程师毕竟不是业务层人员,这样我们的工程师就需要详细弄清楚业务逻辑架构,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开发周期增长。有时候一点理解偏颇,就造成了项目的往返,项目的周期长了,回款就慢了,维护成本也变得高。

  有自主研发能力甲方企业,可以慢慢的对自己的需求进行精雕细刻,但与甲方企业自主开发不同的是,支持乙方公司的是项目的一笔笔资金地回笼。

  4、马太效应愈发强烈

  在众多项目实施中,很多企业依靠灵敏的嗅觉,捕获到商机,开发出一个很好的软件产品,并且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但紧随而来的是“BAT 级”的公司,马上类似的产品就推出,并且凭借他们的资源,带给诸多企业更大的挑战.

  5、人才匮乏 &“降维”打击

  很多技术人才,有时由于受不了公司决策失误而离开。而“技术一般人”却显得非常忠诚也受到重用,公司新鲜缺乏“新鲜血液”的融入。最终,企业慢慢朝着下坡路发展。
RPA 将越来越多的用于“C 端”普通用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变化太快了!“云、大、智、物、移”,每个方面都要顾及到,否则互联网时代,说不定对你的“降维打击”会不期而遇。

  6、甲方用户集中在大型企业

  当前中国 RPA 的客户主要还是大型的国企、央企、金融机构、医疗机构、能源公司、物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大型企业就这么多,在大型企业项目中,往往 RPA 企业会面临被定制化的需求,RPA 企业往往被甲方企业束缚手脚,标准化无法展开。并且 RPA 这样的产品在一开始就竞争白热化。

  二、RPA 市场用户呈现“下沉”趋势

  在我们两年的 RPA 项目开展中,发现中小型企业对于 RPA 的采购,相较于大型企业就没有这么多“讲究”,标准化 RPA 产品有时更适用于他们。这样一方面节约RPA公司研发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甲方企业的采购成本。

  “无需复杂的招投标,从项目接洽,到落地实施周期相对比较短。”在某一次业务会议中,我们的业务同事这样评价到中小型企业的 RPA 项目。

  1、他们的需求更好落地

  例如:我们的客户是长三角的一家中型的服装 OEM 企业,他们的报税流程涉及上海、广东、江苏三地报税。经过电话会议,他们三地的工厂财务只需用标准格式的表格,在日常工作中将订单的流水数据录入表格,我们的 RPA 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自动进行数据鉴别,三个地区的报税只要一个流程就好。类似于这样的需求,为 RPA 产品标准化提供了依据和需求。

  这家企业在用到 RPA 之后,人事部门又需要招聘大量的工人,这些简历的筛选工作量是非常大的,HR 也用到了 RPA 机器人。
RPA 将越来越多的用于“C 端”普通用户

  在近期,他们有这样一个需求:他们的供应商有很多家,他们每个月会根据供应商响应速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数量等方面进行供应商优质排名,以前他们的采购部都是手动进行数据归纳,效率很慢。我们有个工程师正好为某教育机构做了一个“打分机器人”,该工程师简单修改之后,这个“打分机器人”完美的嫁接到这家企业需求之中。

  其实,类似的打分机器人,在其他学校、企业应用也是很多的,那么我们的 RPA 标准化逐渐就有了依据。

  2、他们的项目周期更短

  没有纷杂的 POC 和招投标,一个 RPA 项目的落地,有时只要一两周即可。周期短,一方面意味着回款周期更短,另外一方面也使得维护更方便,并且他们乐于参加 RPA 相关的培训,一个设计器,他们可以自由进行延伸,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

  一个中小企业的项目可能总的额度不大,但“小频快”的特点更受 RPA 公司欢迎。

  3、他们的市场更加广阔,数量更多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近 2600 万家,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7%。现在市场上 RPA 项目都集中于大型企业之中,售前投入成本较高,并且回报有一定不确定因素。

  而中小型企业的 RPA 的需求也非常强烈,他们的需求更加小型更加标准,售前售后环节简单,用通俗的话说,他们“一单是一单”。

  三、RPA 机器人 C 端用户探索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工资单发送”、“邮件群发”、“月报税”,这些固定重复的工作都是需要的。那么怎么用最高效的方式,让 RPA 产品快速嫁接用户需求?

  这里有几个典型互联网企业的嫁接 C 端用户的例子:

  例如:易企秀,C 端用户可以自己设计模板上传到平台中,其他用户采购你的模板之后,你也可以分得一部分利润。再例如视觉设计师常用的花瓣网,也是同理。

  近期众多 RPA 厂商正在加紧全开放试用模式的探索。在我们用户群中,也有很多 C 端用户,他们也在积极的学习和探索更多的流程适用性。
RPA 将越来越多的用于“C 端”普通用户

  对于 B 端用户来说,他们需要更加容易入手的流程设计,他们希望用更简洁更快速的方式操作,更短测试时间。如果他们的流程购买是直接在平台上购买工程师的,这样的方式无疑会帮他们减少一大笔成本。

  例如:他们希望自动报税是这样子的——有一张标准的表格,日常工作中这些表格数据就在不断完善,报税的时候将表格拖入软件中,RPA 机器人开始工作…冲杯咖啡,慢慢喝完咖啡后,报税就完成了。

  例如:他们希望简历筛选是这样子的,我想要资深的工程师,需要硕士以上学历 10 年工作经验的,并且是有医学真实世界研究经验的——打开 RPA 机器人,我们输入模糊需求,机器人自动帮我们打开简历给我们筛选,这个时候我正好去面试一下,面试回来机器人已经帮我做好工作了。

  以上的这些终端需求,介于“标准和定制”之间,我们的 RPA 企业,或许无法帮助最终用户一个个的去完善这些需求,但是采用开放模式之后:甲方企业可以在平台发布一个流程设计需求,众多 C 端的工程师来响应,谁做的好,就用谁,这样企业花的钱也少,C 端工程师也能小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