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打通“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

  在过去互联网、云计算还没有普遍应用,数据还没有站在时代的风口时,企业部门间曾出现过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各部门间数据调动困难,运维略显独立等情况。

  现如今数据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数据的应用伴随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的普及,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和各种职能的接触点中,打通“信息烟囱”,实现企业数据的“汇聚、融通、应用”,达成公司业务系统的全面连接,已经成为如今企业精细化运营的必要条件。

  信息烟囱——又称为信息孤岛,指的是企业各数据系统不对称,在数据衔接上,存在各种问题,各数据系统独立高速不能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互操作或者说协调工作的信息系统。

  为了打通信息烟囱,科技部门需要统一双方数据的对接方式。这就要求完善的数据结构基础,这样才能实现快速响应!
RPA 打通“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

  现状分析

  1、数据来源和结构多样性

  由于各部门垂直管理,数据呈现条块分割,数据来源于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不同职能部门,如XML、文档、图片、视频等数据应用。

  2、数据存储模式和关系多样性

  目前数据存储模式以关系模式为主,此外还有对象模式、对象关系模式和文档嵌套模式等,不同模式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如:MySQL、Oracle、DB2、Sybase、SQLServer、Hbase、Hive等。

  3、数据源多样性

  数据源所依赖的业务应用系统,管理系统,操作系统之间都不一致性;

  数据字段和数据描述也存在差异;

  如:姓名字段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

  4、平台及应用多样性

  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加之标准化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统一的开放共享体系,多样性特征特别明显。

  数据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汇聚、共享和管理,导致各部门数据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解决数据分散性问题。

  企业亟需降低数据之间互联互通的复杂性,打通信息壁垒,提高数据价值。

  传统解决方法

  传统解决这种问题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统一双方数据对接;第二种方法,人力手工操作跨系统跨应用的数据维护。

  然而人力手工处理大量的数据从安全、效率、准确率的角度看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个时候 RPA 就派上了用场。作为解决企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推手,RPA担任起了打通企业信息烟囱,连接企业信息断点的职能。
RPA 打通“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

  RPA 的出现

  RPA 的工作方式完全跳过了企业既有的打通接口做数据对接的开发模式。从模拟人工操作的角度完成了信息烟囱的打通。因为 RPA 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桌面。可以自动识别 UI、从而完成预先设定的工作流程。RPA 是基于既有的用户界面操作,部署周期快, 并且而不受制于底层 IT 基础设施。这样相对于人力手工操作从安全、效率、准确率的角度来看都是优于人工操作的,它对数据传输的质量起到了更好的保障作用。

  所以说当企业遇到信息烟囱、流程断点的时候 RPA 为各大企业开辟了更优更快更有效的解决方式。

  实际案例

  那么接下来我们聚焦一下我公司某银行的具体案例。某银行有这样一项工作,运营管理部需要对金融市场平台 Summit 的三大静态参数进行数据维护,包括债券定义、交易对手、映射。

  Summit 数据信息是通过万德数据引入,但万德是 T+1 引入相关债券信息,无法满足当天交易的需求,所以目前由业务部门提供债券信息。但是 Summit 系统没有数据导入功能,并且原开发团队不对此功能给予 API 支持,这就出现了信息烟囱无法互通的问题。

  原有的业务解决方案只能使用系统维护功能,将业务部门提供的 Excel 按照 Summit 数据维护模版进行转换后,手工逐条录入(包括新增、修改、删除)数据。该工作操作规则固定并且重复次数很高。耗费了运营管理较多资源, 并且在时效性和准确性无法满足需求。

  业务人员根据约定对的规则发送邮件至 RPA 终端邮箱,RPA 定时轮循收取邮件主题含“SUMMIT”关键字的指令邮件,根据约定的文件名规则筛选附件,并分类保存至指定文件夹下,RPA 通过识别标准模板中的序号对业务数据进行切割后登录 SUMMIT 系统进行经办录入及经办复合操作,并登记处理记录的关键信息至 EXCEL 报表, 邮件发送至指定邮箱。这项工作由原来的多名业务老师和其他部门业务老师进行数据对接、维护变成目前的一台 RPA 机器人统一处理。通过 RPA 对该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降低了银行的人力成本、沟通成本,实现了 SUMMIT 数据维护的流程标准化,实现了 SUMMIT 数据维护的服务共享。

  类似这样通过部门间数据的实时调取、实时比对,实现各部门之间并联审批和协同服务,今后还将在更多领域变为现实。